围串标怎么被发现的?

板块: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5-03-26 03:56:16 作者:王蕾 阅读量:291

摘要: 在电子招投标时代,围标、串标行为通过技术手段的隐蔽性升级,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本文系统剖析围串标行为的30个核心识别细节与法律风险,并提出技术驱动的合规解决方案。

>>>点击进入:筑龙标事通首页



一、围串标行为的30项关键识别细节

(一)同一设备痕迹类

  1. 多份标书使用同一台电脑制作(文件创建标识码、机器特征码一致)
  2. 标书上传IP地址或远程解密IP地址相同(尤其是跨区域投标时)
  3. 硬件信息雷同(如MAC地址、硬盘序列号、网卡信息一致)
  4. 同一设备打印或封装标书(装订方式、封面设计雷同)
  5. 电子保函或保证金来源异常(同一账户缴纳或反担保)

(二)标书内容异常类

  1. 文字、表格、图片高度相似(连续30字以上重复或段落顺序一致)
  2. 标书格式雷同(字体、颜色、错误位置一致)
  3. 使用相同不常用词汇或修订标记(如冷僻术语、特定排版符号)
  4. 技术方案或示意图雷同(图片内容重复)
  5. 工程量清单锁号一致或与公司名称不符
  6. 投标报价异常一致或规律性变化(如等差数列、接近限价)
  7. 售后服务条款雷同(措辞、承诺内容完全一致)
  8. 故意制作无效标书(漏签字、不响应关键条款)
  9. 标书混装其他投标人材料(如公章、资质文件)

(三)企业关联性线索类

  1. 股东交叉投资或持股关联(穿透10层股权结构仍存在关联)
  2. 不同标书嵌入其他投标企业名称(通过关键词搜索发现)
  3. 公司基本信息重复(联系人、电话、邮箱、地址相同)
  4. 投标人代表为其他公司员工(如在职人员参与多份标书)
  5. 新注册企业中标率异常高(短期内多次中标)

(四)行为模式异常类

  1. 投标人轮流中标或突然撤回标书(如多家同时放弃投标)
  2. 中标者将项目分包给未中标方(利益输送的典型表现)
  3. 截标时间异常短(排除潜在竞争对手)
  4. 历史投标记录异常(IP或设备曾涉及围标)
  5. 投标人现场行为异常(假装不熟、同车前往)
  6. 评标专家打分倾向性明显(特定投标人得分异常高)

(五)文件属性漏洞类

  1. 文档属性相同(作者、最后修改时间、公司信息一致)
  2. 电子签名或加密工具来源一致(如使用同一加密锁)
  3. 投标文件创建时间异常集中(周期性上传或深夜操作)
  4. 标书上传地区与注册地不符(IP地址跨区域异常)
  5. 投标保函由同一机构出具(或保函编号关联)



二、围串标行为的法律依据与处罚措施

(一)法律依据

  1. 《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三条:禁止投标人串通投标,禁止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
  2. 《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串通投标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3. 《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七条:对串通投标的供应商处以采购金额5‰-10‰罚款,列入不良记录名单

(二)行政处罚

  • 中标无效:涉事企业中标资格取消,重新招标
  • 罚款:企业处中标项目金额5‰-10‰罚款,责任人处单位罚款5%-10%
  • 市场禁入:1-3年内禁止参与招投标活动

(三)刑事后果

  • 串通投标罪: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最高3年有期徒刑
  • 行贿罪牵连:若涉及贿赂评标专家或招标人,数罪并罚

(四)商业影响

  • 信用破产:列入“黑名单”,影响融资、投标资格
  • 项目风险:已中标项目可能被终止,面临违约金索赔



三、电子化监管技术与案例应用

(一)筑龙标事通标书查重工具功能

  1. 多维度查重技术:AI比对文本、表格、图片,剔除招标文件重复内容,支持自定义阈值(如连续30字重复,目前可以自定义设置从5-200字),关键字数据查重,快速比对
  2. 企业关联穿透:自动检测供应商之间股权结构,识别隐形关联
  3. 多种部署方式:为了方便快捷设置了线上版本随时调取使用,为了保障安全性有线下离线单机版本部署方式,方便使用。

(二)招投标合规建议

  • 招标人:使用查重工具固定证据,结合评标委员会审查异常点
  • 投标人:预检标书敏感信息(如文字、公司名称、文档属性),避免非主观失误


四、总结

电子招投标时代,技术手段(如AI查重、大数据分析)已成为打击围串标的核心工具。企业需强化合规意识,而监管方应依托技术工具(如筑龙标事通)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从标书制作到开标解密层层筛查,维护市场公平性


标书查重免费试用可以找我哦



标签: 标书查重

来源:标事通

Hi,我是你的专属顾问
立即扫码,抢先咨询
预约演示申请

可以介绍下你们的产品么

你们是怎么收费的呢

现在有优惠活动吗